释义 |
细说汉字:用“男儿重意气,何用钱刀为?”这个“用”字本为象形字。甲骨文①就像一只木桶的样子,实际上“用”字也就是“桶”字的初文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与甲骨文基本上一致;③为小篆的写法、仍由甲、金文演变而来。④为楷书的写法。《说文》:“用,可施行也。从卜中。”“可施行”并不是“用”字的本义,而是引申义,再说,“从卜中”也不对,因为“用”字是个象形字,不能再分解。而段玉裁又据许慎的说法妄作解释,说“卜中则可施行,故取以会意”。既推崇许说,又误象形为会意,也不可取。“用”的本义为“桶”,为常用之物,所以这就引申为“使用”,如《史记•秦始皇本纪》:“秦用李斯谋。”这是说: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计谋。由“使用”又能引申为可用的“资财”,如《荀子•天论》:“强本而节用。”这是说:发展农业而节约资财。“用”字虚化后又能作副词用,当“因为”或“由于”讲,如《史记•李广传》:“广用善骑射……为汉中郎。”这是说:李广因为擅长骑射……所以成为汉的中郎将。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象形字。商代甲骨文作桶形,是“桶”的初文。用与桶并东韵,桶可使用,故假桶形表用。云梦秦简用假作“桶”,正好证明古初用即桶(《秦律十八种·工律》“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(累)、斗用(桶)升”)。最初用的基本形体是以三竖表示组合桶的木板,用横线表示把木板串连起来箍成桶。横线多寡、排列不同,形成桶的繁简体。繁者如,简者如,介于中间者如、等,西周时基本上统一作,与后代小篆相同。春秋战国虽有变化,但大体不出此框架结构。隶变后楷书作用,记号字。《说文》本义为“可施行”,即施行、行用、使用。“用”与“不用”是甲骨学术语,出现在命辞之后,表示对命辞内容可施行与否的裁定。《合集》30719:“㞢(侑)于且乙一牛?用。”《殷契佚存》86:“辛未又(侑)于出日?兹不用。”甲骨文、金文又特指杀牲(含人牲)以祭。《殷虚书契续编》2.16.3:“三百羌用于丁?”矢方彝:“明公用牲京宫。”指一般使用。吕方鼎:“用乍宝𪔉,子子孙孙永用。”曶鼎:“曶用兹金乍朕文考白(伯)(shāng,煮)牛鼎。”此义古代亦以“甬”表示,见曾姬无䘏壶、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等。用作连词,表原因。卫盉:“卫用(因而)乍朕文考惠孟宝般(盘)。”目的连词,来。㝬𣪘:“用𠦪(hū,祈求)寿,匄(gài,祈求)长令(命)。”(张标)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