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细说汉字:枚“风入园林寒漠漠,日移宫殿影枚枚。”这个“枚”字本为会意字。①是甲骨文的形体,左边像手执工具扑打右边的树木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左边为树木之形,右边是手执一把大砍刀向树干砍去。③是小篆的形体,其右边变为“攴”,意义没有变。④是楷书的写法。《说文》:“枚,干也。”其实,“枚”字的本义是“砍树干”,后来才引申为“树干”的意思,如《诗经•周南•汝坟》:“伐其条枚。”大意是:砍伐那楸树枝干。古人也常用树条作马鞭子,因此,“枚”字又可以引申为“马鞭子”,如《左传•襄公十八年》:“以枚数阖。”“阖(hé)”为“门扇”义。这是说:用马鞭子指点着数门扇。另外,“枚”字还可以从“树干”义引申为“木片”义,如《诗经•豳风•东山》:“勿士(事)行枚。”所谓“行枚”也就是“横枚”,指古代行军时横衔在战士口中的小木片,不让喧哗。诗句的大意是:不要再去把兵当。后世,“枚”字又能引申为量词,如谢惠连《祭古冢文》:“有五铢钱百余枚。”也就是说:有五铢钱一百多个。“枚”字后世多作量词用。 扩展阅读 会意字。从木,从攵(攴pū)。《说文》:“枚,干也,可为杖。”段玉裁注:“支,小毄(撃)也。……杖,可以毄人者也。故取木、支会意。”本义是树干。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:“遵彼汝坟,伐其条枚。”毛传:“枝曰条,干曰枚。”又指树枝。《广雅·释木》:“枚,条也。”王念孙疏证:“散文则枝亦称枚。《玉篇》、《广韵》并云:‘枚,枝也。’”引申指马鞭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以枚数阖。”杜预注:“枚,马檛也。阖,门扇也。”又,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,让士兵衔在口中的小棍亦称枚(形状像筷子,两端有带,可系于颈上)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衔枚无声。”宋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“又如赴敌之兵,衔枚疾走。”又用为量词,个。《玉篇·木部》:“枚,箇也。”南朝宋谢惠连《祭古冢文》:“棺上有五铢钱百余枚。”(冀小军)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