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、词语:

 

词条
释义

细说汉字:杀

“为报年来杀风景,连江梦雨不知春。”这个“杀”字本为会意字。①是《说文》中的古文形体,左边是一个长头发、面朝左的人形,右边是“殳”,表示一只手拿着棍棒向那个人打去。②是小篆的写法。③是楷书繁体字。④为简化字。
 
《说文》:“杀,戮也。”可见“杀”字的本义就是“杀死”,如《史记•秦始皇本纪》:“杀之,五十万。”就是说:谁能把他(缪毐)杀了,就能够得到五十万的赏金。由“杀死”又能引申为“战斗”、“搏斗”义,如《三国演义》中第四十一回:“杀退众军将。”“杀”还可以引申为“衰败”,如黄巢《不第后赋菊》: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”这里的“杀”,即为“衰败”义。
 
在古籍中常见“杀敝”一词,那是指羽毛脱落,如《诗经•豳风•鸱鸮》郑玄笺:“羽尾又杀敝。”不过,这里的“杀”不能读作shā,而必须读作shài。
 
另外,“杀”字还与“煞”通,往往用在动词之后,表示“极度”的意思,如李白《猛虎行》:“杨花茫茫愁杀人。

 
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
 

扩展阅读


初为会意字。商代甲骨文从戈,截断人散发以示杀戮。到西周时,散发下加人,杀戮之义更明显;同时与戈由粘合而分离,声旁杀独立出来,戈旁或作攴旁。战国时,构件散发作构件人作(左右两点是散发中两点的下移),或作(介),有声化趋向,《说文》古文则以为叠加声旁,杀与介并月部。散发与人之间或加,盖表割杀、截断意。攴或作殳,属于形义相近偏旁的更替。《说文》籀文从双乂(yì),含切割义,亦表音,乂与杀亦并月部。散发与人作,亦之讹变。秦系文字省双乂为单乂,散发与人作,基本上同于籀文。《说文》小篆承袭了秦文字的主流结构,隶变后楷书作殺,简化字作杀。承袭籀文的,楷书作毅,罕用。汉碑中或作,并俗体。本义为杀戮、处死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周公杀管叔而蔡(窜)蔡叔。”引申指征伐、屠戮。《合集》37854:“其隹今九祀(年)正杀?《甲骨缀存》31:“壬辰卜,𣪊贞:戉杀湔方?”引申指攻克、战胜。墙盘:“粤武王既杀殷。”引申指除、灭。云梦秦简《法律答问》:“小畜生入室,室人以杸(殳)梃杀伐之。”马王堆汉墓帛书《阴阳五行》甲编:“斩伐杀生以祭天鬼,大吉。”用作人名。杀乍父戊鼎:“杀作父戊”以上读shā。引申指削减、捐耗、零落,读shài。引申指暗淡,读sà。同“弑”,读shì。蹩杀,联绵词,旋行貌,读xuē。通“哕”(huì),哕哕,徐行有节。莒叔之仲子平钟:“雍雍杀杀。”通“试”,用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威厉而不杀,刑错而不用。”(张标)
 
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
 


随便看

 
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Sdic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7 14:27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