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、词语:

 

词条
释义

细说汉字:召

这个“召”字本为形声字。①是甲骨文的形体,上部是刀形,表声,下部是“口”,表示呼唤或打招呼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与甲骨文基本相同。③是小篆的形体。④为楷书的写法。前后一脉相承。

《说文•口部》:“召,𧦝也。”在《说文•言部》又说:“𧦝,召也。”可见“召”与“𧦝”是互训字,词义相同。都是“招呼”的意思。“召”为“招”的初文。“召”字的本义为“呼唤”,如计六奇《明季北略》:“李自成召父老至武英殿,问民间疾苦。”由其本义而又可以引申为“招致”、“导致”。如柳宗元《敌戒》:“敌存灭祸,敌去召过。”这里的“召”即为“招致”的意思。

请注意:“召”字用为地名和姓时,不能读为zhào,而应读作shào。如古邑名召陵、周代燕国的始祖召公、《诗经•国风》之一的“召南”,“召”字都读作shào
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
扩展阅读


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召,𧦝也。从口,刀声。”本义就是召呼、召唤。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:“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”(因为公家召唤紧急,连衣服都穿颠倒了)克钟:“王呼士曶召克。”由召唤义引申出召请、号召、招致等义。以上诸义读为zhào。甲骨文、金文中有一字作𥃝,文献中召公奭之“召”西周金文即作此形。学界一般都把𥃝与召看作一字异体,其实这两个字意义上没有关联,字形上也没有衍生关系,本来就是不同的两个字。西周金文中二字偶尔混用,当是音同通假。甲骨文中,𥃝多作地名,商王经常“𨒜”于此地;召多作方国名(“召方”)。甲文中有,亦作,大多作为乐器名称,𥃝的繁体。战国以后,召逐渐取代𥃝。召公之召旧读为shào,本是召公奭的采邑,文献中或作“邵”,地名字加邑旁,后以地为氏。(陈英杰)
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

随便看

 
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Sdic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7 14:14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