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、词语:

 

词条
释义

细说汉字:忧
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这个忧字本为象形字。①是金文的形体,是一个面朝左而站立的人,举手搔头,表示忧愁。②是古玺文的形体。上部为“頁(头)”,中间是“心”,下部有“夂(脚)”,仍表示人的忧愁之意。③是小篆的写法。④为楷书繁体字。⑤为简化字。

《说文》:“,愁也。”可见“愁”为“忧”字的本义。《说文》将当“愁”讲的“忧”写作“”,显然表示会意。《诗经•小雅•小弁》:“心之忧矣,宁莫之知?”大意是:心里的忧愁呀,为什么没有人知道呢?李白《梁甫吟》:“杞国无事忧天倾。”化用成语“杞人忧天”。

在古书中常见“丁忧”一词,这里的“丁”是“遭到”、“遭遇”之意。所以古代称父母之丧为“丁忧”,如《魏书•李彪传》:“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。

请注意:“忧”与“虑”本不同义。“忧”多为愁;“虑”为考虑。但后世“虑”也可当“愁”讲,“忧虑”成为一个复合词了。
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
扩展阅读


形声字。从夂,𢝊声。此字的初形作𢝊,乃会意字,像人心中有所思表现在面部,为忧愁义。 《说文》将𢝊、憂分为两字,训𢝊为“愁也”,训憂为“和之行也”,实则二者本为一字之分化。典籍大都以憂为忧愁义,𢝊多不用。字亦作懮。商代甲骨文不見憂字,而用𡆥字(即或猶)为憂,如《粹》 1300:“己丑卜贞:今出羌亡𡆥。”意即己丑日贞卜问,今日若羌人出动,有没有可担忧的事。 “亡𡆥”即“无憂”。西周金文主要有上举两形,用憂为忧愁、担忧之意,如毛公鼎:“𤕌大命,康能(四)国,俗(欲)我弗乍先王憂。”战国文字屡见𢝊字,知《说文》以𢝊为忧愁本字是正确的。上博简《孔子论诗》:“绿衣之㥑思古人也。”用𢝊()为忧愁意。战国中山王鼎:“(憂)邦家”,“憂”即憂勞。睡虎地秦简则用憂而不用𢝊,马王堆汉墓帛书憂、𢝊并用。(刘恒)

形声字。从心,尤声。本义为心动,读作yòu《说文》:“忧,不动也。”段玉裁改“不动也”为“心动也”,并注:“各本作‘不动也’,今正。《玉篇·心部》:“忧,心动也。《广韵·宥韵》:“忧,动也。”因典籍中极少用到,在现代汉字简化时,“忧”被用作表示发愁义的“憂”的简化字,读作yōu,它的本义反而不为人知晓了。(郭小武叶青)

会意字。从心,从頁;“心”,古人以为情思之器官;“頁”本像人首脸面之形;此字从心中忧愁反映在脸面上会意。本义是忧愁、发愁。《说文》:“𢝊,愁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上文云‘愁,𢝊也’,此云‘𢝊,愁也’,二篆互训。不知何时浅人尽易许书𢝊字为憂。许于夂部曰:‘憂,和行也。从夂、𢝊声。’非和行则不得从夂矣。又引《诗》 ‘布政憂憂’,于此知许所据诗惟此作憂,其他训愁者皆作𢝊。自叚憂代𢝊,则不得不叚優代憂。而《商颂》乃作‘布政優優’,優者,饶也。一曰倡也。”“憂”的“和行”义是说悠闲自在地缓行,段说是。“𢝊”本“憂”本字, “憂”本“優”本字;文献以“憂”代“𢝊”而以“優”代“憂”。中山王鼎:“昔者𫊣()先祖𧻚王、邵()考成王,身勤社稷行四方,以𢝊()劳邦家。”由忧愁引申指使人忧愁之事,如困难、忧患、祸患、疾病、丧事等。字形1出自西周晚期毛公鼎,文例为:“()我弗乍()先王𢝊”此例各家多释为“憂”(),按字形,像突出头部而特加手形的人,故有释为“覓”或“擾”的可能性。录以备考。字形2以下从上“頁”、下“心”,可确释为“𢝊”字。后“憂”行而“𢝊”废,现代汉字简化时,“憂”简作从“心”、“尤”声的“忧”。(郭小武叶青)
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

随便看

 
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Sdic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6 23:56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