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、词语:

 

词条
释义

细说汉字:曾

 
1、9《甲金篆》63页。2、3、4《金文编》47页。5、6《战文编》54页。7《汉印徵》卷2,1页。8《说文》28页。
 
象形字。甲骨文中之“田”(非土田之田)像釜鬲之箅,“八”像散发出的蒸汽,之整体像蒸熟食物的器皿,即甑(zèng)之初文。古代的甑,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,置于鬲或(fù,大口的釜)上蒸煮,如同现在的蒸笼。也有另外加箅的。新石器时代已有陶甑,殷周时有用青铜铸成的,现在则以木制为主,也有竹制。甑、鬲合在一起便是甗,甗之甑、鬲两部分可合铸在一起,也可上下分开,器盛行于殷、周时。西周金文中始加(“口”中加短横是古文字中常见的现象),乃像承置甑的物件。“曾”在甲骨文中用为祭祀名、地名或方国名,金文中用作国名、地名。易鼎:“使于曾。”或用为增加的“增”。卫簋:“王曾(增)令卫,易(赐)赤市攸勒。”或用为重义,曾孙仆儿钟有“曾孙”语。文献中多用为加强语气的副词,常与“不”连用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曾不若孀妻弱子。” (竟然连寡妇小孩都不如)用为这些意义的“曾”读zēng。表示“曾经”义时读céng。(陈英杰)
 
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 

扩展阅读


“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这个“曾”字本为象形字。①是甲骨文的形体,像古代蒸食的炊器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更像炊器。上为盖,中为腹,下面还加了底,做饭用。③是小篆的形体,与金文相似。④是楷书的写法。
 
《说文》:“曾,词之舒也。”此说不妥。“曾”为“甑(zèng)”的本字,是一种炊器。当“曾”字被借作虚词之后,在炊器的意义上就写作“甑”了,如《汉书•范冉传》:“甑尘釜鱼。”就是说:甑中落下了很厚的尘土,釜中能够养鱼了。这是形容贫苦人家断炊已久。
 
“曾”当“乃”、“竟”讲,如《诗经•卫风•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?曾不容刀!”“刀”本作“舠”,小船。大意是:谁说黄河宽又宽?竟容不下一条小船。“曾”还可作副词用,表示加强语气,如《列子•汤问》:“曾不若孀妻弱子。”大意是:连那寡妇和小孩子都不如。不过这里的“曾”应读作zēng。“曾”也有“曾经”义,如李白《猛虎行》:“萧何曾作沛中吏。”这是说:萧何曾经作过沛县的官。
 
请注意:杜甫《望岳》荡胸生曾云”中的“曾”,却是“層(层)”字的通假字,表示重叠义。

 
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
 


随便看

 
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Sdic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8 6:41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