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报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报“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。”这个“报”字本为会意字。甲骨文①的左边是一种刑具,中间是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,人头的后边有一只大手,可见这就是表示押解一名罪人的意思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与甲骨文相似。③是小篆的写法。④为楷书的繁体字。⑤为简化字。 《说文》:“报,当罪人也。”也就是说,“报”字的本义为“判决罪人”,如《韩非子•五蠹》:“报而罪之。”意思是:判决而治他的罪。由“判罪”可以引申为“报告”,如《史记•蒙恬列传》:“使者还报。”意思是:使者回来报告。由“报告”又引申为“报答”,如《诗经•卫风•木瓜》: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(佩玉名)。”这是说:姑娘送我鲜木桃,我报答姑娘的是琼瑶。“报复”,现指敌意地回击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,但古代不论报恩还是报仇都可称“报复”,如《汉书•朱买臣传》:“诸尝有恩者,皆报复焉。”这里的“报复”就是“报答”的意思。 古代回信亦可称“报”,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故略上报。”意思是:所以我简略地写这封回信。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会意兼形声字。从㚔(niè,手铐形),从𠬝(fú,用手从后面将人制服), 𠬝亦声;表示制服犯人使之服罪。本义为制服、判决罪人,读作bào。《说文》:“報,当罪人也。” “当”义为判决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司寇行刑,君为之不举乐;闻死刑之报,君为流涕。” (司寇官执行刑法时,君主为之停止奏乐;听到死刑的判决,君主为之流下眼泪)判决罪人需上报,由此引申为报告,由报告又引申为告诉、回答、传达、通知、报答、报复、报应等义,又用作名词,指告诉或传达信息的各种载体,如“电报”、“简报”、“报刊”等。又读作fù,通“赴”,义为急速,如古籍中有“报往”、“报来”。甲骨文字形有人释为“執”字的繁构;但多数学者释为“報”字。释为“報”字可有两种分析方式,其一是左边为双手戴着刑具跪地的人(即“執”字),右边是按人的手;其二是从“幸” (niè)、从“𠬝”, “𠬝”亦声。甲骨文另有“𠬝”字,习见,指一种常被用为祭牲的罪奴。从形音义关系看, “報”、“𠬝”本应是一字的繁简两种写法,且可与“俘” “服” “伏”等的形音义相关联。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,但明显是左“幸” (niè)、右“𠬝”;以后字形变化不大。现代汉字简化时,“報”据汉代草书简作“报”。(郭小武 叶青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 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