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巨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巨这是“巨掌擎苍天”的“巨”字。从金文①的形体看,右边是一个正面站立的“人”,右手拿着一个量角度或量方形的工具。其实这个字本来就是“规矩”的“矩”字,“矢”为“人”形,“巨”为“巨”形,金文只不过将表示“人”形的“矢”移到了字的右边。②是小篆的形体,把人形部分省掉了。③是楷书的写法,基本上与小篆的形体相似。 “矩”本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,如《荀子·赋篇》:“圆者中(zhòng仲)规,方者中矩。”“规”是画圆形的仪器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画圆的就要符合“规”的要求,画方的就要符合“矩”的要求。所以“规矩”就是标准。 我们现在还说,要守“规矩”,不能随心所欲地乱来。这个“守规矩”,也就是遵守标准的意思。 后来,“矩”字被一分为二。金文①原形的“矩’,只代表“规矩”的“矩”,而去掉了“矢”字的“巨”;只代表“巨大”的“巨”。这个“巨”之所以能代表“巨大”的意思,当然也是从“度量”引申出来的,如《三国志·蜀书•诸葛亮传》:“事无巨细,亮皆专之。”意思是:事情无论大小,诸葛亮都要亲自处理。由此可见,这个“巨”字就是“大”的意思,它与“细”相反,今天仍用。不过,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沛公不先破关中兵,公巨能入乎?”这当中的“巨”字,你若理解为“大”的意思,根本讲不通。原话的意思是:(假若)沛公不破关中兵的话,你怎么能够进来呢?所以这个“巨”字是个副词,是“怎么”的意思,表示反问,实际上它就是疑问副词“讵”字的先造字。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初文是合体象形字。《说文》:“巨,规巨(矩)也。从工,象手持之。”西周早期像一人分腿站立,一手握着工形器具。工形器具是矩,画直角用的曲尺(参见“工”字条)。“巨”的早期合体象形字在西周已开始渐变,先是在像人的“大”形顶部添一饰橫而成“夫”形,之后,“夫”形与像矩的“工”形分离,而人的手指形却脱离臂端,附着到“工”形竖笔的旁侧,呈半弧形。西周中期,已经有了截去“夫”形而只保留原字主要特征的简化形式“”。东周及秦汉以下都继承了这一简化形式。在汉代玺印及碑铭中已经有把“巨”字中的“工’’形写作“匚”的,但长期未被列入正体。近代楷书维持“工”形框架(3笔),现代规范字形以从“匚”(2笔)为标准。另外,东周以后,已经讹变却没有简化的形式几乎都把“夫”(或“大”)形放到左侧,“”形移到右侧,表示手指的“”形彻底与人臂远离。以后,“夫”形又讹作“矢”形,这就演变出了“矩”字。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加“木”旁表义的异体字“榘”(参见“榘”字条)。战国年间,“巨”字还出现过“”或“”的形式,“”或“”形是“”形的变化。“巨”和“工”可能有语源关系。“巨”本义是矩,这在文献中偶见遗迹。《管子•宙合》:“成功之术,必有巨获。”清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:“巨获读为榘(矩)矱(yuē)。”“矩矱”同义复合,义为尺度,法度。“巨”的本义几乎都保留在它的异体字“榘”和“矩”上(参见“榘”“矩”字条),而“巨”本身几乎都写假借义,主要表示大及由大引申出的极、最等义。《墨子•非乐》:“三者,民之巨患也。”“巨患”即大忧患。“巨”字也通假作“距”或“讵”(相当于“岂”)。(金国泰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 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