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专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专“三十侍中郎,四十专城居。”这个“专”字,原为会意字。甲骨文①的右边象纺线用的“纺砖”,左边是一只手,转动纺砖而纺线。②是小篆的形体,其下的“寸”仍为“手”。③是楷书繁体字。④为草书楷化的简化字。 《说文》:“專,六寸簿也……一曰專,纺專。”许慎第一种说法不妥,第二种说法是对的,“专”字本义就是“纺砖”。不过这个本义已经消亡了,而后世多用其“独”、“独占”等意义,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。”大意是:有个姓蒋的人,独占其利已经有三代了。由“独”又可以引申为“专横”,如《左传•桓公十五年》:“祭仲专,郑伯患之。”这是说:祭仲这个人专横得很,郑伯很担心。 请注意:古代的“专一”与今天的“专一”在词义上有所区别,如《史记•孝文本纪》:“今大臣虽欲为变,百姓弗为使,其党宁能专一邪?”这里的“专一”有“专擅”或“独断独行”的意思。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会意兼形声字。甲骨文作从又,从叀(zhuān),叀亦声。表意偏旁又为手之象,表示专的本义与手相关;形旁兼声旁叀为纺砖之象,表示专的本义与纺砖相关;同时表声,專与叀并为舌面音元部。甲骨文专字多歧,手可左可右;纺砖有底、身、顶,腰身有缠线与不缠者,所缠线数不一。西周时基本上固定作。战国时的主要变化是以寸代又(寸与又是形义皆近偏旁之互换),此后这种结构为《说文》采纳,替代了从又从叀的主流地位。隶变时通常省略纺砖下体写作,但楷书最后还是依从小篆结构作專(主要是笔势变化),简化作专。简化字专源自汉晋草书,楷化的专最先见于清初刊行的《目连记弹词》。本义是纺专,引申指专一、专长、专擅等。通“传”、“转”、“团”、 “环”、 “圜”、 “”、 “钧”、 “搏”等。 《老子》第十章“专气致柔”,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·道篇》作“槫”(搏)。甲骨文用为三期贞人名、侯伯名、地名。《甲骨续存》 1.1687 :“癸卯卜,专贞:旬亡祸?” 《殷虚书契前编》5.9.2 :“癸亥卜,王贞:余从侯专(我让侯专跟从吗)?”《小屯·殷虚文字乙编》811:“贞:乎作圂于专? 勿作圂于专?”通“叀”,相当于语气词“惟”。《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》 2243 :“今乙专雨?”通“剸”,截断。《铁云藏龟》216.3 :“戊子卜,宾贞:戉其专伐?” (或释专擅自主)(张标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 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