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成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成“美言系之,玉成其事。”这个“成”字本为会意字。甲骨文①的左下角像一块木状物,其右边是一把长柄板斧,以斧劈物,表示“成盟”(实为古代的建交仪式)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其右边的弯柄大斧实在形象。到了小篆③变化较大,从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,也就是外形(戊)内声(丁)的形声字。④是楷书形体。
“成”字的本义是“成盟”、“和解”,如《左传•成公十一年》:“秦晋为成。”也就是说,秦晋两国和解了。从这个意义又可以引申为“完成”,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秦成帝业。”即秦闻完成了帝业的意思。从“完成”又能引申为“成功”,如《三国志•蜀书•诸葛亮传》:“成败之机,在于今日。”这个“成”字是与“败”字相对的。从“成功”之义又能引申为“成为”,如《礼记•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也就是说: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器物的。
“成人”一词古今都用,现在大都指“长大成人”。可是《论语•宪问》“子路问成人”中的“成人”是什么意思呢?这是指完美无缺的人。意思是: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一个完美无缺的人。
还要注意一点:如果有人问“成”字是几画?你很可能说“六画”,这样回答当然也对。假若你按照六画到《康熙字典》和旧《辞源》等工具书中找“成”字那是徒劳的,而必须到七画中找。因为旧时的“成”字写为“”,是从“丁”得声的字,所以就是七画了。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扩展阅读 指事字。“成”字商代甲骨文从戌、从丁,戌与戊虽同属斧类兵器的象形,字形相近,但在甲骨文中还是有区别的,戌作“”,戊作“”,前者的刃部较后者宽大,应是不同的兵器。这种差别在各个时期的文字中一直存在。春秋时期,下方写作短竖的“丁”与上面“戌”的短横相连,并在短竖的中部加点作装饰,战国时期曾出现变点为横的异体。秦汉时写作“”或“”,至楷书将右上角与整体相连的一笔变为相对独立的点,“成”字才最后定型。本义是完成。《说文》:“成,就也。”《诗·周南·樛木》:“乐只君子,福履成之。”引申为成熟、成年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地不发其阳,则万物不成。”《左传·哀公五年》:“齐燕姬生子,不成而死。”杜预注:“不成,未冠也。”又引申为成就、成绩,唐李白《化成寺大钟铭》:“少蕴才略,壮而有成。”另有“成为”、“变成”之义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此外还进一步引申为成全、和解、大等义,不能一一尽述。(王颖)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