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、词语:

 

词条
释义

细说汉字:甗

这个“甗”字读作yǎn,本为会意字。①是甲骨文的形体,左边是一只大鼎,右边是一只虎,表示以鼎烹虎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将虎头放在鼎中,更有烹煮之意。③是小篆的形体,虎头之下为“鬲”,右边又增一“瓦”字,变成了会意兼形声(右形左声)的字,复杂化了。④为楷书的形体。

 

《说文》:“甗,甑也。”此说不妥。因为“甗”与“甑”是两种不同的炊具。甗有青铜制的也有陶制的,上部是透底的。甑,下部是鬲,上下之间有一层带孔的薄箅子,这种炊具盛行于商周时期。据《尔雅》郭璞注:“甗,山形似甑,上大下小。上可蒸,下可煮。

 
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
 

扩展阅读


 

象形字。商代金文“甗”字像炊器之形,上部是透底的甑,下部是鬲。西周金文已加注“虍”声。战国文字“甗”字从貝(鼎之讹体)、虍声。《说文》篆文赘加“瓦”,变为从瓦、鬳声之字。鬳、甗本是一字,《说文》分列二处。《说文》:“甗,甑也。”本义是青铜或陶制炊器。王孙寿甗:“自乍(作)飤甗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、玉磬与地。”(徐在国)

 

 

形声字。甲骨文中“鬳”字初文是象形字,下鬲上甑,或分或连,甑的下部隔以有孔的板,上部放食物,下部的鬲中放水,用来蒸、煮食物。其字形与“鼎”和“鬲”相近,上增声符“”。因增加了新的区别特征,象形的“鬳”有的简化为“鬲”,变成了从鬲、声的形声字;有的讹变为从鼎、声,后来鼎又讹为“貝”。秦汉时期在“鬳”上又增加了形符“瓦”。《说文》训“”为“鬲属”,卷十二又说:“甗,甑也。一曰穿也。从瓦,鬳声。”“鬳”与“甗”形、音、义都有密切联系,显然是古今异体字。“瓦”部字大都始于秦汉,后“甗”行而“鬳”废。(李守奎)

 
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
 

 


随便看

 
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Sdic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7 15:01: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