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、词语:

 

词条
释义

细说汉字:寇

左民安

这是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的“寇”字。①是甲骨文的形体,外面是一座大房子,里面的左边是面朝左站着的一个人,右边的“攴”就是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(或鞭子)打人,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,所以称为“寇”,如“匪寇”、“盗寇”等。可见“寇”字是个会意字。②是小篆的形体,也还能看出在房内打人的意思。但是到了楷书③就大变样了。

从上面的字形分析可以得知,“寇”字的本义就是“盗匪”的意思。但是,我们必须注意,古代为反抗统治阶级而起来闹革命的劳动人民,也往往被诬蔑为“寇”,如:“大臣背叛,民为寇盗。”(《榖梁传·僖公十九年》)从“寇盗”又引申为入侵者,如杜甫有一首《复愁》诗,其中有“万国尚防寇”一句,这里面的“寇”字就是指入侵者。抗日战争时,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军就称“日寇”。

有人把“张冠李戴”写成“张寇李戴”,这是由于不了解两个字的区别。其实,“冠”字上部的“秃宝盖”在甲金文字中就是人的帽子形,下面的“元”也是“人”形,其中的“寸”就是“手”形,是以手拿帽子给人戴的意思。所以“冠”的本义就是帽子,它与“寇”字的形、音、义完全不同。
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
扩展阅读


会意字。金文从宀(mián),从攴,从元。表意构件宀为房屋之象,攴为手持械器以击状,元为人首之象,三者结合会室内杖击人意。西周时结构基本稳定,主要变化是元字人上的圆头变为指事性横笔。至战国时主流变化是元上加一饰笔,成为篆书所谓“从二(上)从人”之元。其他变化则纷繁复杂细微,主要是:构件攴易作戈、戉,戈与戉同攴一样可表击打,强暴;构件宀或作广(yǎn,屋形)、厂(hàn,可居之山石崖畔)、冖(mì,蒙覆形),广、厂、冖等也同宀一样可表居所;元下增加(u)构件或饰笔;戈旁加饰笔,戈讹作等。《说文》顺承主流结构,然分析作从攴从完,与源头阶段文字不尽相合,可视为理据重构。隶变时,楷书笔势化作寇,从冖者则作寇。构件攴或作殳(shū,兵器)(盖殳之变体),元或作衣,但皆未取得主流地位。从晋到隋唐,碑刻中出现的异体尚有。现代整理汉字时以寇为正体。本义是强暴、劫夺。㫚鼎:“匡众氒臣廿夫寇㫚禾十秭(二百秉禾为一秭)。”引申指入侵。陈御寇戈:“陈御寇散钱。”引申指贼寇。云梦秦简《法律答问》:“贼入甲室,贼伤甲,甲号寇。”司寇,古职官。虞司寇壶:“虞嗣(司)寇白吹乍宝壶。”《周礼·秋官》有“大司寇”、“小司寇”,《法律答问》有“司寇”,《包山楚简》2·102有“右司寇”。(张标)

——《字源》


随便看

 
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Sdic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7 15:02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