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弋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弋李洪珠 “弋”字读作yì,是个象形字。①是周朝晚期金文的形体,像一根带杈的小木桩之形。②是小篆的形体。③是楷书的写法,看不出木桩的样子了。
《说文》:“弋,橛也。象折木衺锐著形。”许慎认为“弋”字的本义即为“木桩”,其形就像将木桩削尖而斜钉在墙上或别的地方一样,正如王筠所说:“必邪著之者,备所挂之物脱落也。”这话很有道理。农村中常斜钉一木撅于墙,可以挂东西,也可以拴牲口。
“弋”字本义为“小木桩”,如《尔雅·释宫》:“鸡栖于弋为榤(jié)。”“榤”同“桀”,也是小木桩,是鸡栖息的木架。因“弋”可以拴东西,所以将细绳拴在箭上射,也叫“弋”,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弋凫与雁。”“凫(fú)”,野鸭子。因为箭上拴有绳子,射中后就可拉绳而取,所以“弋”又能引申为“取”义,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弋其能者。”
“弋”与“戈”形体相近,江西有个弋阳县,有人误为戈阳县;弋阳县有个戏剧曲调名叫“弋阳腔”,有人就误为“戈阳腔”,均应注意。
“弋”字在《说文》中并未立为部首,它是明朝梅膺新增加的部首,所以后世的《康熙字典)、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等多数常用工具书也均因之而立为部首。有些汉字的本义虽与“弋”无关,但其楷书结构中含有“弋”的部分而又难以归部,也就只好归入“弋”中的式、弑等字,《新华字典》中的忒(tè)、甙(dài)、贰等字。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象形字。甲骨文“弋”字作等形,像一种下端很尖的桩状物。西周金文作,或省作。战国文字承袭金文,或下加饰笔,遂与“戈”形相混。《说文》篆文作,是讹变的形体,认为弋字“从厂,象物挂之也”也是错的。汉简中的“弋”字更接近于古文字“弋”的形体。“弋”字本义是木桩,后作“杙”。《说文》:“弋,橜也,象析木衺锐著形。”《尔雅·释宫》:“鸡栖于弋为榤。”引申义有系有绳子的短箭、猎取等。西周金文“弋”通“式”,用于句首或句中,是劝令之词。方鼎:“朕文考甲公、文母日庚,弋(式)休则尚。”召伯虎簋:“弋(式)伯氏从许。”与《诗·大雅·荡》“式号式呼,俾昼作夜”之“式”用法同。“弋”又通“代”。楚帛书:“四神相弋(代)。”(徐在国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 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