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宾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宾这是“宾至如归”的“宾”字,本为会意字。甲骨文①的外部是房屋之形,中间跪着一个人,人下有“止(脚)”,表示走进祀神之意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其下部又增加了“贝”。③是小篆的形体,发生了较大的讹变。④为楷书繁体字的形体。⑤为简化字。 《说文》:“宾,所敬也。”“敬”为“宾”字的引申义,而本义应为“祀神”。卜辞中有“王宾”的话,也就是“王来祭天”之意。由“祀”可以引申为“敬”,对客有敬意,故能引申为“客人”,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宾出,主人拜送。”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主人再拜,宾答礼。”后又可引申为“服从”或“归顺”,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诸侯咸来宾从。”也就是说:诸侯都来归顺。“宾”字还可以当“排斥”、“抛弃”讲,实为“摒”字的假借字,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先生居山林,……以宾寡人。” 请注意:古代的“宾”与“客”有别。“宾”多指“贵宾”,“客”为“一般的客人”,或指“门客’、“食客”等。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形声字。从貝,𡧍(bīn)声。商代文字(字形1、2)为会意字,像主人(用“”或“”表示)在家中(用“”表示)迎接客人(用“”表示);朝向,表示客人自外而来。字形或有省简,其最简者作“”(隶定作𡧊),为后世文字所本。西周时,“賓”引申出赠送、赠品等义。为了表示这类意思,又在“𡧊”字上加注“貝”旁(字形6),成为从貝、𡧊声的形声字。春秋战国时,“𡧊”所从的“万”上多有一饰笔(《说文》古文“賓”字作,所从之即此类写法之讹)。小篆作,所从之“”是在“”中增加一曲笔而形成的,隶定作𡧍(与《说文·宀部》训为“冥合”、音miàn之“𡧍”同形,但非一字。《集韵·真韵》:“賔,古作賓、𡧍。”)。秦代以后,随着“賓”字的流行,“𡧍(bīn)”字逐渐废弃,人们对“賓”的结构也产生误解,以为它是从𡧍(miàn)声的字了。本义是引导,迎接宾客。这个意思后来写作“儐(傧)”。《合集》22692:“丁卯卜,即贞:王賓报丁祭,亡尤?”(丁卯这天占卜,卜人即贞问:王为报丁的祭祀举行迎神仪式,不会有灾祸吧?即:卜人名。报丁:商先公名)《书·舜典》:“賓于四门,四门穆穆。”孔传:“诸侯来朝者,舜賓迎之。”《穆天子传》卷六“内史賓侯,北向而立。”引申指宾客。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賓至如归。”虘钟:“用濼(樂)好𡧊(賓)。”(字形5)邾公䤜钟:“用乐我嘉𡧊(賓)。”(字形7)又引申指赠送。睘卣:“王姜令乍(作)册睘安尸(夷)白(伯),尸(夷)白(伯)賓贝布。”(王姜命作册问候夷伯,夷伯送给睘贝和布)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公货足以賓献。”韦昭注:“賓,飨赠也。”也指赠送的物品。仲幾父簋:“中(仲)幾父、史幾史(使)于者(诸)侯者(诸)监,用氒(厥)賓乍(作)丁宝簋。”(仲幾父、史幾出使于诸侯诸监,用诸侯诸监赠送的礼物做了祭祀丁的宝簋)在清刊本《岭南逸事》中,“賓”字作“宾”(见《宋元以来俗字谱》48页。这是把“賓”中“宀”下的部分改作“兵”,成为从宀、兵声的新形声字)。新中国成立后,“賓”简化为“宾”。(冀小军) ——《字源》 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