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细说汉字:浴1《甲骨文字典》1208页。2《战文编》751页。3《说文》237页。4《汉印徵》卷11,12页。5、6《篆隶表》810页。形声字。从水,谷声。甲骨文从人、从皿,又于人之身着水滴,像人浴于盆中之形。按:初文为会意。浴为后起之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浴,洒(洗)身也。”《广韵·烛韵》:“浴,洗浴。”《合集》 151正:“贞,小子亡(无)浴。” 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二人浴于池。”又,假借为“谷”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乙·德经》:“浴得一盈。”今本《老子》第三十九章作“谷得一以盈”。又,假借为“俗”。睡虎地秦简《为吏之道》:“变民习浴(俗)。”又,古水名。(王逸鹤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 扩展阅读 这个“浴”字本来是个会意字。甲骨文①的下部是一个大器皿,中间盛有水;水中站着一个曲背弯腰面朝左的人;人的周围有四个点儿,表示人在洗澡。可是到了小篆②则发生了伪变,成了左形(水)右声(谷)的形声字了。③是楷书的形体,基本上同于小篆。“浴”字本义是洗澡,如《楚辞•渔父》:“新浴者必振衣。”这是说:刚洗过澡的人,必定先抖抖衣服,然后再穿上。请注意:在古代“沐”和“浴”是不一样的。“沐”是指洗头而言,如《史记•屈原传》:“新沐者,必弹冠。”就是说:刚洗过头的人,必定先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再准备戴上。而“浴”字则是指洗澡。“沐浴”连在一起,就当“洗澡”讲;也可作为比喻义用,就是受润泽或得到某种恩惠的意思。 【參證】甲文作。羅振玉《增訂殷虚書契考釋》:“注水於般(盤)而人在其中,浴之象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