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细说汉字:狼“是乃狼也,其可畜乎?”这个“狼”字本为形声字。①是甲骨文,左边的 “良”字表音;右边为头朝上的“狼”形。②是小篆的形体,因“狼”似 “狗”,所以左边变为“犬”,右边仍为“良”。③是楷书的写法。《说文》:“狼,似犬,锐头白颊,高前广后。从犬良声。”《诗经•齐风•还》:“并驱从两狼兮,揖(yī)我谓我臧兮。”“揖”为谦逊义;“臧”为好、善、本领强。大意是:并驾齐驱去追逐两只恶狼啊,谦逊有礼地夸我本领高超。狼的窝内非常杂乱,所以“狼戾狼藉”均有“散乱”、“错杂”义,如《淮南子•览冥训》:“流涕狼戾不可止。”《史记•淳于髡传》:“杯盘狼藉。”“狼藉”亦可写作“狼籍”,如《后汉书•张酺传》:“闻其儿为吏,放纵狼籍。”在古籍中常见“狼烟”一词,实指“烽火”。古代边疆烧狼粪以报警,如段成式《酉阳杂俎•广动植》:“狼粪烟直上,烽火用之。”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形声字。从犬,良声。本义指一种犬科动物,形状似狗,耳竖立,毛黄色或灰褐色,尾下垂。昼伏夜出,性贪婪凶残,以野生动物为食,也伤害人畜,读作láng。《说文》:“狼,似犬,锐头,白颊,高前,广后。从犬,良声。”《诗·齐风·还》:“并驱从两狼兮,揖我谓我臧兮。” (一同追赶两头狼啊,你拱手夸我本领强)由狼性凶残引申为凶狠义。有一种像猴的野兽名为“犺狼”,也叫“狼犺”,其中的“狼”则读作lǎng。甲骨文为左“良”、右“犬”;后世演变成左“犬”、右“良”。(郭小武 叶青)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