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细说汉字:猱这个“猱”字读作náo,本为象形字。①是甲骨文的形体,是猿类动物,身体便捷,善于攀援。②是金文的形体,变得不像了。③是小篆的写法。④为楷书的写法。⑤为后世通行楷书体,变象形为形声。《说文》:“夒(猱),贪兽也,一曰母猴,似人。”关于“母猴”的说法不妥。“猱”的本义就是一种猿猴,如《诗经•小雅•角弓》:“毋教猱升木。”意思是猿猴上树不用教。又如《冯婉贞》:“猱进鸷(zhì)击。”“鸷”是鹰类的猛禽。这是说:像猴子那样敏捷地进攻,像鸷鸟那样勇猛地搏击。象形字。像猕猴形。《说文》训夒为“贪兽也。一曰母猴”。母猴亦作猕猴解,因为象形字有局限,无法表示其性别。在商代甲骨文中,夒有勾勒形与单纯线条形之別。甲骨文夒为侧立之形,除表现猕猴头部有耳、目、口,身体上有又(手)、下有止(足)之外,还着意表示有尾之形。偶或省略尾形,字亦可识,但不属于标准写法。周代夒字写法出现繁复变化。甲骨文夒用做高祖名,学者多以为指帝喾。西周金文夒或假为擾,铭文记牧牛誓曰:“自今余敢夒乃小大史(事)”,意即从今天起我若是敢扰乱您的大小事情。(刘桓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