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廷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廷“督抚廷推,九卿共之。”这个“廷”字,原为会意字。①是金文的形体,左边的曲线表示庭院,院中有“土”,右边是面朝左站立的一个人。②是小篆的写法,“土”移于人下。③是楷书的写法。 《说文》:“廷,朝中也。”此说欠妥。因为“廷”为“庭”之初文,本为人所住之庭院,其后才引申为“朝中”之意,也就是古代封建君主受朝拜和处理政事的地方,如《韩非子•孤愤》:“无能之士在廷。”《史记•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设九宾于廷。”这两句话中的“廷”,均指朝廷。至于《后汉书•郭太传》中所说的“县廷”,那是指地方官办理公事的厅堂,当然也是从“朝廷”之义引申出来的。 请注意:《诗经•唐风•山有枢》:“子有廷内,弗洒弗扫。”大意是:您有深宅空地,却不去洒扫整理。这里面的“廷”字,仍用的是本义,指“庭院”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廷”、“庭”二字有了分工,“朝廷”、“宫廷”用“廷”字,“庭院”、“庭园”、“家庭”用“庭”。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形声字。从廴,壬声。约始见于西周金文。金文从、壬声,或从声。“”林义光《文源》以为“象庭隅之形”。壬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人挺土上,疑为挺之本字。金文廷字的声符变异较多,较早的形体从声,或省作,或变作,乃从与从壬的结合。形符后世变作廴旁(参“延”字条)。也有学者认为小篆廷字所从的是由声的部分笔画与结合讹变的结果。汉以后廷字承袭小篆形体,偶或从“辵”,乃形近所致。《说文》:“廷,朝中也。”在西周金文中多表示君王上朝布政的地方,常见中廷、大廷、东廷之说。谏簋:“司马共右谏入门立中廷。”后世典籍中引申作官署。《广雅•释宫》:“廷,宫也。”王念孙疏证:“谓官舍也。”《墨子•号令》:“符传疑,若无符, 皆诣县廷言,请问其所使。”也常引申表庭院。《诗•唐风•山有枢》:“子有廷内,弗洒弗埽。”该义后世一般写作 “庭”。(师玉梅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 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