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细说汉字:具1、2、3 《金文编》 162页。4、10 《战文编》164页。5、8、9 《篆隶表》 180页。6 《说文》 59页。7 《睡甲》 38页。会意字。《说文》:“具,共置也。从廾,从貝省。古以貝为货。”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大多数字形都是双手捧鼎的样子。鼎是烹饪器兼作食器。《说文》所说的“共置”应为“供置”,就是备办酒食的意思。《汉书·灌夫传》“请语魏其具,将军旦日蚤临”中的“具”正是用其本义。“具”的词义本是指备办酒食这种行为,兼括动作与对象宾语。在具体的使用中,可以专指酒食。《战国策,齐策四》:“食以草具。”又可引申为酒食之外的“备办”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缮甲兵,具卒乘。” “鼎”与“貝”在构字中很早就开始混讹了。字形2是西周金文,已经讹为“貝”形。许慎说“古以貝为货”不错,但与“具”字构形无涉。“具”所供置的是酒食而不是货贝。(李守奎) 这个“具”字是个会意字。甲骨文①的中间是个“鼎”,下部的左右两侧是一双手,手捧鼎就表示具备了。金文②的中间不是鼎,而是“贝”的繁体。贝在上古是很珍貴的东西,当货币使用,双手捧贝当然也是“具备”或“具有”之义了。可是到了小篆③就发生了伪变,把甲、金文中的“鼎”、“貝”变成了“目”。④是楷书的形体,是由小篆直接变来的。“具”字的本义是“准备”,特别是指准备饭菜酒席,如:“请语魏其具,将军旦日蚤临。”(《汉书•灌夫传》)意思是:请告诉魏其侯准备好酒席,将军明日很早(蚤与早通)就要来。又可以引申为“饭食”,如《战国策•齐策四》:“食以草具。”所谓“草具”,就是很粗劣的饭食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用很粗劣的饭食给他吃。由“具”字当动词“准备”讲的本义,又可以引申为名词“器械”,如:“令军中促为攻具。”(《三国志•魏书•武帝纪》)其大意是:命令军中急速准备进攻的器具。现在所说的工具、刀具等等也就是由此而来。要“准备”就应当准备得完全,所以“具”字又引申作副词当“全部”讲,如:“良乃入,具告沛公。”(《史记∙项羽本纪》)这话的意思是:张良就进去了,全部告诉了刘邦。说话也要说得完全,所以逐条地把话说完全也叫“具”,如:“命条具风俗之弊。”(《宋史∙梁克家传》)意思是:命令逐条地陈述这种风俗的弊病。当“全部”讲时,后世均写作“俱”。请注意:具、俱二字在古代的用法有同有异。这两个字都可以作范围副词用,当“全”、“都”讲。但是,“俱”字的主要意义是两个以上的人同作一件事,或用作“全部”之义,一般不写作“具”;如果“具”字当“工具”讲的时候,也不能写作“俱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