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、词语:

 

词条
释义

细说汉字:攻

这是“攻城不畏坚”的“攻”字。①是金文的形体,其左是个“工”字,其右是个“攴”字;“攴”字的本身就有攻打的意思,所以“攻”字是一个左声右形的形声字,其本义就是攻击(或攻打)。②是小篆的写法,其形体与金文基本相似。但是到了楷书③就大变样了,表意的“攴”旁变成了“攵”(反文旁)。照形声字的结构原则说,“文”字的意义与“攻击”的意义没有什么联系,所以这种变法最初是变错了,后来人们在书写时也就将错就错,以至于约定俗成了。
 
“攻”的本义是“攻打”,如《孙子兵法•形篇》:“不可胜者守也,可胜者攻也。”从“攻打”引申为“抨击”,如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书》:“狂妄之辞不攻而自息。”还可以从“攻打”引申为“制作”,如《左传•襄公十五年》:“使玉人为之攻之。”使雕玉的工匠替他雕刻玉石。有的人读《诗经•小雅•车攻》时说:“‘我车既攻’,就是‘我的战车已经攻上去了’的意思。”这就不对了。这里的“攻”字应解为“坚固”,这是从动词“攻击”远引申为形容词“坚固”的意思。

 

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

 

扩展阅读



形声字。从攴,工声。形旁攴为手持械具以击状,表示攻的本义与击打有关。声旁工盖为矩形,于攻表音,工与攻并见纽东部。源头、声首与初文是工,商周甲骨文、金文已见。古初以工为攻,后乃为造专字。《石鼓文》车既工”,《诗》作攻即其证。攻字最先见于春秋,时形旁或作又,又与攴属于形义皆近偏旁的通用。战国时主流结构是沿袭前代的从攴工声,但形旁与声旁所处上下左右的位置尚不固定。非主流变化主要是形旁攴或作戈、殳,亦属形义皆近偏旁之更易,不影响本义的表达;攴加饰笔作等;声旁工加饰笔作等。隶变时形旁犹有作戈者,声旁或美化作,楷书最后作攻,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。《说文》本义是进攻,攻击。疐鼎:“(䠯)无啻(敌)。”郭店楚简《尊德义》:“正(征)钦(陷),所以□(也)。”引申指专力于。郭店楚简《成之闻之》:“不求者(诸)其(本)而(攻)者其末。”又引申指事。叔夷钟:“女肈敏于戎攻。”此义不簋作“工”,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作“”,毛传训事。通“”,劳作。云梦秦简《秦律十八种·仓律》:“城旦舂、舂司寇、白粲(皆刑徒)操土攻。”官名。楚有“工尹”之官,曾侯乙墓竹简作“攻尹”、“大攻尹”、“少攻尹”等。通“功”,成功。郭店楚简《老子》甲本:“攻(功)述(遂)身退。”通“工”、“句”,发声词。春秋时吴王夫差金文中作“攻敔(吴)王”、“工䱷(吴)王”,《史记》作“句吴”。(张标)
 
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
 


随便看

 
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Sdic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2/27 14:53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