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毋 |
释义 | 细说汉字:毋这是“宁缺毋滥”的“毋”字,读作wú,本为象形字。①是金文的形体,像站立的妇女,其中的两点表示乳房,所以在金文中“母”与“毋”为同字。②是小篆的形体,将其中的两点变为一横。高亨先生认为:“毋是母字之误变。”③是楷书的写法。 《说文》:“毋,止之也。从女,有奸之者……”许慎对“毋”字的形体分析不妥。“毋”字在金文中本为“母”字,到小篆才与“母”字相区别。古人言“毋”,犹如今人称“莫”,所以便借“母”表示禁止之意。 “毋”字的本义为“勿”或“不要",如《诗经•小雅•角弓》:“毋教猱(náo,猴子)升木。”这是说:猴子上树不用教。《史记•项羽本纪》:“距(拒)关,毋内(纳)诸侯。”由“不要”义又能引申为“不”,如《韩非子•说林下》:“以我为君子也,君子安可毋敬也。”“毋”字还可以作“无”字的假借字,如《史记•秦始皇本纪》:“胫毋毛。” 《礼记•郊特牲》中所说的“毋追”,那是夏代的冠名,这里的“毋追”必须读作móu duī。 古籍中所说的“毋望”,并非“不要希望”之意,而是“非常”的意思,如《史记•春申君列传》:“世有毋望之福,又有毋望之祸。” ——左民安《细说汉字》 扩展阅读 女之分化字。从女,中间加一横笔为分化符号,女亦声。女、母、毋均一字之分化。战国时始分化出“毋”字。楚文字“毋”字或作,赘加“”划饰笔。秦文字或作,为隶、楷所本。本义是不要,表示禁止。《说文》:“毋,止之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:“毋教猱升木。”郑玄笺:“毋,禁词。” 《包山楚简》207:“尚毋又咎。”(希望不要有灾祸)《包山楚简》245:“毋又祟。”(不要有祸祟)又有无、没有之义。《玺汇》 4887“日敬毋治”,读为“日敬无怠”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无怠无荒,四夷来王。”(徐在国) 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 |
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